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浅谈古田会议之前周恩来与毛泽东建党建军思想的“大”同
作者: 周国琴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决议  中共六大  “九月来信” 
描述:古田会议决议的核心内容是思想建党、政治建军,从而奠定了我军政治工作优良传统。它的形成离不开当时中共中央的主要负责人周恩来的鼎力支持,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周恩来对古田会议决议的贡献;第二部分探讨周恩来支持毛泽东的思想根源;第三部分澄清周恩来"二月来信"部分人对它的错误认识。
推进红色资源开发与利用 构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作者: 郑育杉  来源: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资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 
描述:红色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在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试论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的渊源及流变:兼谈八一文化品牌的塑造
作者: 叶桉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一精神  品牌塑造  红色文化 
描述:江西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诞生了人民军队,形成了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奠定了红色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基于文化景观感知的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保护规划:以江西原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为例
作者: 杨昌鸣,赵真,成帅  来源:中国园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文化景观  保护规划  感知  风景园林  分散型 
描述:红色文化景观是基于红色文化遗产而形成的兼具人文与自然特性的复合型景观,可分为集聚型和分散型2种类型。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由于点多面广,在组织与规划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基于文化景观感知的视角,以江西原闽
基于文化景观感知的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保护规划:以江西原中共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为例
作者: 杨昌鸣,赵真,成帅  来源:中国园林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文化景观  保护规划  感知  风景园林  分散型 
描述:红色文化景观是基于红色文化遗产而形成的兼具人文与自然特性的复合型景观,可分为集聚型和分散型2种类型。分散型红色文化景观由于点多面广,在组织与规划方面存在较大的难度。基于文化景观感知的视角,以江西原闽
红色文化,民族复兴的引擎
作者: 任晓锋,刘秋泉,吴新宇,邓集湘,黄耀红,江新军,龚鹏飞  来源:湖南教育(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引擎。 横空出世,莽昆仑。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走过革命之路、建设之路,迈向复兴之路的征程中,逐步形成的代表中国文化前进方向的先进文化。
红色资源的时代价值论析
作者: 张泰城,刘浩林  来源:求实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资源  时代价值  兴党价值  育人价值  资政价值 
描述: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创立和建设新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积淀形成的主流思想意识及其物质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语境下,红色资源仍然具有资政、兴党、育人的重大时代价值。在资政意义上,红色资源有益于坚定党的执政
红色资源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功能与运用
作者: 熊辉,仰义方  来源: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功能  红色资源  运用 
描述:红色资源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建设实践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其物质载体,它具有革命性、传承性、先进性、教育性等特点。红色资源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
永新: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使之成为湘赣边界靓丽的红色地名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队建设  探索与实践  湘赣边界  吉安市  绝对领导  人民军队思想  三湾改编  江西省西南部  罗霄山脉中段  毛泽东 
描述:建设新型人民军队最早的一次成功探索与实践,标志着毛泽东建设人民军队思想开始形成。三湾改编初步解决了如何把以农民及旧军人为主要成份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奠定了政治建军的基础。同
井冈山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教育研究
作者: 彭勇,阳芸,胡达道  来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行性  效果  井冈山红色资源  大学生  野外生存生活教育 
描述: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使活动更加贴近生活,提升大学生生活技能;端正大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态度;师生身心得以锤炼和升华;提高大学生的逆境生存和创造能力。
上页 1 2 ... 4 5 6 7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