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青年毛泽东研究长河中新的里程碑:读《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有感
作者: 高菊村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执行委员会  副主任  唐振南  文献出版社  谁主沉浮  杨胜  青年毛泽东  五四时期  毛泽东研究  农民运动 
描述:胜群所作。该书54万字,以充分可信的史实,从崭新的视野与高度,青年毛泽东做了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的描写与论述;全书不是一般地罗列史实,而是紧紧围绕重点问题历史地合乎逻辑地展
三湾改编与新泉整训比较研究
作者: 吴锡超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三湾改编  比较研究  新泉整训 
描述:在红军初创时期,为了领导、建设新型的人民军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军队中进行了两次重要的整顿,即三湾改编和新泉整训。三湾改编和新泉整训都是同一时期关于军队建设的整顿运动,都具有整肃军纪
《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序
作者: 杨胜群  来源:毛泽东研究(年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一个青年  唐振南  教育救国  群体形象  生平思想  谁主沉浮  五四时期  青年学生  人生事业  马克思主义信仰 
描述:唐振南同志长期在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这块园地上耕耘,付出的汗水很多,收获也很多。《谁主沉浮——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的毛泽东》是他的一部新著。五四时期至秋收起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时期
南昌起义敌情相关问题考证
作者: 刘小花  来源:红广角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敌情  南昌起义  歼敌  人数 
描述:南昌起义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南昌起义整个战斗持续了将近5个小时,歼灭了驻守南昌敌军大部。本文依据回忆录、报刊等文献史料,南昌守敌实际人数、起义军歼敌情况以及敌军准备情况等相关问题进行逐一梳理考证。
毛泽东引兵井冈的重大历史意义
作者: 胡庆祝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引兵井冈  历史意义  毛泽东 
描述: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引兵井冈中国革命道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开始了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毛泽东引兵井冈的重大历史意义
作者: 胡庆祝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引兵井冈  历史意义  毛泽东 
描述: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上了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引兵井冈中国革命道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开始了中国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专记在志书中的特殊运用:首轮《铜鼓县志》记述秋收起义引发的思考
作者: 闵波  来源:中国地方志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铜鼓县志》  专记  秋收起义 
描述:秋收起义的历史背景理解秋收起义的意义,运用辩证唯物史观分析秋收起义的有关问题,用实例阐述专记的基本方法,从而探讨专记实际上就是记述一个事件的起因、发生、发展、高潮、结果、趋势的过程,是志书的特殊体裁。
八七会议使邓小平与湖北结下不解之缘
作者: 刘利  来源:湖北文史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国际代表  不朽功勋  “八七”会议  罗米那兹  中央紧急会议  现代化建设  告全党同志书  罗亦农  次相  莫斯科中山大学 
描述:20世纪,中国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三个人的伟大实践都与湖北密切相关,而毛泽东、邓小平这两位历史巨人第一次相会也是在湖北,即相会在湖北汉口召开的"八七"会议上
江西红色旅游饰品作为红色文化传承载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
作者: 赵以娟  来源:美与时代( 美术学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行性  必要性  红色文化  红色旅游饰品 
描述:本文在江西红色文化传承视阈下,江西红色旅游饰品开发的探讨。通过分析江西红色旅游饰品存在的问题及现状,去研究江西红色旅游饰品作为红色文化传承载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目的是在江西省开发出不同于其它旅游地的新兴产业,形成江西区域特色产业并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实效
作者: 胡小红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学实效  红色资源  初中历史 
描述:红色资源具有内容丰富、直观性强、感染力强等特点,在初中历史课教学中,利用本地红色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历史素材的感知,可以加深书本上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历史课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达到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
上页 1 2 ... 4 5 6 ... 50 51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