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南昌起义:打响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第一枪 名震寰宇
作者: 雷光鸿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国民党  武装起义  起义军  南昌起义  国民革命军  刘伯承  中国共产党领导  周恩来 
描述: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处在极端危机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于1927年8月1日领导部分国民革命军在江西省南昌市举行的武装起义。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使中国共产党懂得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和"枪杆子里面出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转兵的历史意义管窥
作者: 周湘晖  来源:科技文摘报·教育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挽救革命,独立地领导了革命战争和创建了人民军队.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路线的错误,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
顺泸起义:南昌起义的总预演
作者:暂无 来源:当代党员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预演  省港大罢工  南昌起义  1927年  五卅运动  革命运动  封建军阀 
描述:1923年6月至1927年7月,全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军阀大革命运动。1925年全国爆发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开始后,共产党人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重庆是四川大革命
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多维认知
作者: 刘玲  来源: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认知  多维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必由之路。这一理论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石,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典范性意义已为人熟知。但是应当认识到,这一理论的内涵是多维的,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红四军第一张布告的政治激励作用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 黄德林,原晓艳,张婧宁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激励  当代价值  红四军布告 
描述:红四军第一张布告是井冈山时期红军为了建立统一战线、扩大红军政治影响而发布的,该布告由毛泽东亲自撰定,语言通俗易懂,内容高度概括,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很强的说服力、号召力,对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政治激励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亦有不少学习和借鉴之处。
古田会议开启中国共产党建设科学化的历史征程
作者: 李新生  来源:党建研究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决议  思想建设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建设  科学化  思想教育  先进性  重要思想  党内教育  毛泽东同志 
描述: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科学化思想的形成有其深刻的历史发展轨迹与理论演进渊源。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古田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党员教育、党内生活要政治化、科学化"的著名论断,由此开启了中国共产
茨坪,朱毛会师井冈山
作者: 李晓峰,张霞客,饶道良  来源:大江周刊(焦点)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茨坪  部队  龙源口战斗  红军  中国革命  毛泽东  井冈山根据地  袁文才  王佐 
描述:原本默默无闻的井冈山,因为有了一群共产党人的革命实践,成了令人景仰的高峰,中国革命的圣山,中外历史专家,军事研究学者,至今还在为井冈山的奇迹而惊讶,赞叹,井冈山精神是中国人民永远不朽的精神丰碑。我
八一南昌起义精神永存
作者: 姜廷玉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一南昌起义  永存  精神 
描述:八一南昌起义不仅创建了新型的人民军队,而且形成了伟大的八一精神。八一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革命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合作
广西工农武装割据的光辉篇章
作者: 庾新顺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韦拔群  新桂系  广西省委  工农武装割据  右江革命根据地  党组织  邓小平  中国共产党  中共中央南方局  红七军 
描述:一、红旗漫卷 农军暴动抗屠杀 1927年夏,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军阀背叛革命,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建立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独裁统治。新桂系军阀伙同蒋介石积极反共,在广西疯狂“清党
鲜为人知的井冈黄埔生
作者: 朱荣兰  来源:党史纵横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国民党  国民革命军  湖南省  黄埔军校  郴县  苏维埃政府  中国工农红军  中国共产党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据现有资料考证,当年直接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共有73人,他们都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许多人的名字家喻户晓,广为人知。然而,也有一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一直鲜为人知,如谭衷、何国诚、邓财喜、陈修齐、文延梁、肖克允、李鄂、刘耀文、陈鹏、王继武、谭楚材等11人。
上页 1 2 ... 42 43 44 ... 45 46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