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野战军 彭德怀麾下的14个军230位将军
作者: 钟仁  来源:国防大学出版社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生平事迹  毛泽东(1893  1976) 
描述:野战军 彭德怀麾下的14个军230位将军
报刊资料索引 1995年第分册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总论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地史资料  湘鄂西革命根据  研究 
描述:报刊资料索引 1995年第分册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哲学、社会科学总论
红旗卷起农奴戟——记湖南秋收起义部队总指挥卢德铭
作者: 张明金,姜为民  来源:共产党员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奴  武装暴动  部队  先占领  秋收起义  遭受挫折  红旗  秋收暴动  总指挥  文家市会师 
描述: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打响了湘赣边武装暴动的第枪。这天清晨,朝阳初照,红旗猎猎,起义官兵臂膀上扎着红带子,肩上扛着钢枪、长矛、大刀,精神振奋,同仇敌忾,列队誓师。队伍前,位年仅23岁
从农民领袖到南昌起义总指挥——记贺龙元帅的青年时代(上)
作者: 唐振南  来源:人事与人才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华革命党  无产阶级军事家  起义领袖  南昌起义  桑植县  青年时代  总指挥  孙中山  贺龙  农民 
描述:贺龙元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之,是新中国体育事业的奠基者。他是位由自发的农民起义领袖成长起来的无产阶级军事家,是从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笃信者成长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坚贞的共产党员。毛泽东对贺龙的评价有三条:忠于党、忠于人民;对敌斗争狠;能联系群众。贺龙生都闪耀着这些思想
红四军七大、八大和宁都会议新述:《毛泽东传》节选
作者:暂无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任弼时  宁都会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  红四军  王稼祥  前委书记  红一方面军  周恩来  毛泽东传  苏区中央局 
描述:红四军七大、八大和宁都会议新述——《毛泽东传》节选经中共中央批准编写出版的《毛泽东传》,对党史、军史上的许多重大疑难问题都有新的叙述,这里介绍两则。()如何评价1929年召开的中共红四军的七大和八大,曾经是党史、军史研究的个难点。“文革”中将红四...
坦荡无私真君子:陈毅在古田会议前后
作者: 苏剑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党中央  闽西  汇报工作  古田会议  部队  纪念馆  周恩来  毛泽东同志  君子  陈毅 
描述:鸭舌帽下对炯炯有神的光显示出他的聪明睿智、高瞻远瞩;中式对襟衫内那博大宽阔的胸腔跳动着颗坦荡无私的红心!他,就是1929年的陈毅。这幅陈列在古田会议纪念馆里弥足珍贵的照片,是此年7月底,陈毅根据红四军前委的决定,离开闽西抵厦门,绕道香港赴上海,向觉中央汇报工作时,在往返途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中央“九月来信”与红四军建设
作者: 喻国荣  来源:长沙交通学院学报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四军  建设  “九月来信” 
描述:红四军创建最初几年,面临着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扰,红四军领导之间也出现分歧,而这种局面的扭转,直到中央发来“九月指示信”后才得以实现,本文就中央“九月来信”与红四军建设关系作些探讨。中央“九月
周恩来谈八一起义前夕前委的争论
作者: 肖燕燕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谭平山  张发奎  国民党  共产国际  张国焘  纪念馆  周恩来  李立三  八一起义  南昌 
描述:1 1961年8、9月间在庐山举行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结束后,周恩来总理下山来到南昌。这天,他抽空到八一起义纪念馆视察,并对八一起义中的些重大史实进行了回忆。关于前敌委员会的争论,周恩来
从农民领袖到南昌起义总指挥——记贺龙元帅的青年时代(下)
作者: 唐振南  来源:人事与人才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人  部队  南昌起义  青年时代  蒋介石  国民革命  总指挥  周恩来  中国共产  贺龙 
描述:挥戈北伐,誓以头颅热血拚命奋斗 1926年2月贺龙听到唐生智反赵恒惕的消息,决定率部回湘。离开贵州铜仁时,各公法团体献给贺龙面锦旗,上书“勋高三楚,威镇汉江”。5月中旬,贺龙率部进驻沅陵,随即派鲍
大革命失败后的探索——周恩来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探索
作者: 刘焱  来源:党史纵横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大革命失败后  中国革命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指示信  周恩来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道路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是已被实践证明的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仅就周恩来探索这道路的贡献,谈点看法,向学术界请教
上页 1 2 3 4 5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