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历久弥新 光芒永放:古田会议带给我们的启示
作者: 李涛  来源:军队党的生活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首长分工负责制  革命道路  敢于斗争  中国特色  工农武装割据  批评与自我批评  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武装  极端民主化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85年过去了,古田会议作为我党我军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至今仍熠熠生辉、光芒永放。正是缘于古田会议为我军注入了永不蜕变的红色基因,也给我们带来了诸多历久弥新的深刻启迪。启示一:直面问题、敢于斗争的担当勇气。事物的发展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运动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分歧
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
作者: 王桂琴  来源: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武装割据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文家市会师 
描述:道路”理论的产生,《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标志着“理论”的初步形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着“理论”的正式形成。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
作者: 张克敏  来源:毛泽东思想论坛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反对本本主义》  理论形成  以乡村为中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以农村包围城市  抗日战争时期  革命道路理论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张克敏毛泽东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究竟是什么时期形成的?党史界对此一直有争论。大多数同志认为该理论形成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毛泽东发表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
浅论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形成
作者: 义瑛  来源: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夺取政权  “左”倾路线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是在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毛泽东《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的发表 ,成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初步形成的标志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的发表 ,使这一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遵义会议及其通过的《决议》 ,该思想得以最终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农民革命战争战略的总概念
作者: 郑英年  来源:江淮论坛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战略  红色政权  主要标志  革命战争  农民革命  总概念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战争思想  中国农民 
描述: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显示他的农民革命战争思想已在实践中形成着,而他的农民革命战争思想的理论形态的形成,则体现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里,主要标志是创立了中国农民革命战争战略的总概念——“工农武装割据”。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一次重要探索和实践:学习邓小平领导百色起义、龙州起义的工作方法和思想风范
作者: 董宏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工作方法  龙州起义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工农武装割据  邓小平  重要组成部分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百色起义  中国人民 
描述:百色起义、龙州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我党独立领导的又一次规模和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红军发展到7000人,红色区域扩展到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
作者: 赵国良  来源:毛泽东思想研究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瞿秋白  红色政权  毛泽东  中共六大  《井冈山的斗争》  思想发展  游击战争 
描述:“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提出到最后形成作为一个发展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瞿秋白的《农村的游击战争之前途》和中共六大《政治决议案》可分别作为前两个阶段的标志。第三个阶段即完成阶段是以毛泽东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两篇文章为标志的,是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产生的.
对“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形成标志的再认识
作者: 程洪宝  来源: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  毛泽东  标志 
描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信把城市斗争看得比农村斗争更重要,没有明确地把小块红色政权与取得全国革命的胜利联系起来,所以不是"农村包围城市"理论形成的标志;1938年11月,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
古田会议与“三个代表”
作者: 符维健  来源:闽西史志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组织建设  古田会议  思想教育  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  “三个代表” 
描述:了坚实基础。70年后,在迈向新世纪的春天里,江泽民同志提出:“中国共产党员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思想,并把它作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两者产生于不同的年代,却同是我党建设的伟大纲领。
上页 1 2 ... 308 309 310 ... 313 314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