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秋收起义之魂融进井冈山精神之体
作者: 黄仂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秋收起义  井冈山精神  融进 
描述: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以及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重要的历史经验教训。它的特殊历史意义以及起义中共产党人所表现出的革命理想和品格,经井冈山革命斗争实践,已经融入了井冈山精神之中。井冈山精神涵盖和吸纳了秋收起义中共产党人的精气神。
“万安八十个农民上井冈”始末
作者: 王阿寿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  地方武装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  革命斗争  二十年代  土地革命时期  农民 
描述:上世纪二十年代土地革命时期,江西万安县的革命斗争基础较好,活动很有特色,尤其是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的万安暴动震惊中外。万安革命还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井冈山斗争有密切关系。毛泽东于1928年11月25日撰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有四处提到了万安:一是在讲到湘赣边界的工作时,提到1928年
论秋收起义对安源工运的历史影响
作者: 李京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秋收起义  安源路矿工人运动 
描述:1927年9月9日爆发的震撼全国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源工人运动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历史影响。它
《西江月·秋收暴动》与秋收起义
作者: 涂开荣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西江  镰刀  秋收起义  暴动 
描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从清兵标统到红军将领:井冈英烈邓允庭的惊世人生
作者: 何小文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革命雄师会井冈,集中力量更坚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井冈山,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领导军民进行过一场场惊心动魄和波澜壮阔的战争。于是,井冈山成为了一个群英汇聚、群雄共襄的革命
南昌起义与创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开篇和周恩来、朱德、陈毅对伟大开篇的贡献
作者: 石仲泉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  毛泽东  朱德  南昌起义军  周恩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还在5年以前,为纪念南昌起义80周年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前夕胡锦涛讲话指出: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在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极其深远的意义。南昌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立中国化的马克
浅谈苏区的红色歌谣运动
作者: 周少玲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苏维埃政权  国民党  红军  蒋介石  毛泽东  军事斗争  苏区  苏维埃政府  共产党 
描述:歌谣,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艺术形式.源远流长江西人民,尤其是赣南老表,历来就喜欢唱山歌、小调.自从1927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开辟革命根据地后,翻身做了主人的苏区人民,在党和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广泛开展红色
纪念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八十周年之三:秋收起义史实篇--霹雳一声暴动
作者:暂无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人  纪念  南昌起义  史实  秋收起义  工农运动  反革命政变 
描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到处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镇压工农运动。为反击国民党的白色恐怖。挽救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史称“八七会议”)。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举行秋收起义。[第一段]
朱毛会师与井冈山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的形成
作者: 张莉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  朱毛会师 
描述:1928年4月底,朱、毛两军会师井冈山,在极其险恶的周边环境中,历尽艰辛进行着党的建设、政权建设、红军建设、土地革命斗争,开创了井冈山的工农武装割据新局面,也为后来全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积累了最早的、成功的经验。
论当代视域下的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建设拓展模式
作者: 吴群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价值  红色文化建设  中央苏区  拓展模式 
描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巩固政权,唤醒人民群众的革命意识和革命觉悟,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党和苏维埃政府克服了文化基础设施薄弱与文化资源匮乏的制约,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形成了特有的拓展模式
上页 1 2 3 4 ... 7 8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