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秋收起义的精神价值是永存的
作者: 钟万祥  来源: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精神价值  秋收起义  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 
描述: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政治形势及湘赣边界特殊条件构成了秋收起义发动及精神价值生成的环境,毛泽东同志是秋收起义精神价值主要创立者,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道路的起点,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地位,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激励我们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秋收起义的精神价值是永存的。
让红色资源为老区崛起提速
作者: 徐飞燕  来源:老区建设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老区崛起  提速  红色资源 
描述:遍布于中华大地的红色资源,是由中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构成的。它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要突破
“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
作者: 程东旺,黄伟良  来源: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育范式  红色文化  价值形态 
描述:“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红色文化”的价值形态与德育功能探析
作者: 程东旺,黄伟良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 年份:200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德育范式  红色文化  价值形态 
描述:“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天然构成,它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大力弘扬“红色文化”,不仅是对民族文化的再审视,更重要的是挖掘“红色文化”的内在价值,发扬“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为培育人才及建构和谐社会提供精神支持。
独有豪情洒井冈——写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之际
作者: 程桂芳,刘茂秋  来源:党建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时期  共产党员  农民人均收入  党的三代领导人  老一辈革命家  党员干部  毛泽东  井冈山精神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独有豪情洒井冈———写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70周年之际□程桂芳刘茂秋汽车从江西吉安出发驶向井冈山。越过泰和县之后,我们便置身山的世界。陡峭的山、险峻的岭,重重叠叠,连绵起伏。这莽莽群山与熠熠生辉的红土地交相辉映,构成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的特有景色。...
古田会议前后毛泽东对思想建党的贡献
作者: 陈再生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古田会议  非无产阶级思想  毛泽东  新泉整训  思想建党 
描述:大革命失败后,如何把处于农村游击战争环境中且主要由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构成的党建设成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崭新课题。古田会议前后,针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通过
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棱镜
作者: 熊涛,任嫦勤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自强  红色文化  文化再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描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论自觉、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自觉、人民群众的实践自觉的三者和谐互动与有机统一,创造与发展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与文化的特殊形态,二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两个主要面相,在此
红色文化:一个认识框架
作者: 吴凯  来源:重庆社会科学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文化  文化特征  旅游产业 
描述:问题意识是红色文化研究的逻辑趋向,也是红色文化展开意义之网的有力助手和铺垫。认识论、实践论、价值论构成了红色文化研究的三个基本分析框架。解构与建构是红色文化研究的两个基本范式。解构是对红色文化规律性
江西红色文化产业评价体系构建
作者: 谢梦瑶  来源:青年记者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固定资产净值  发展评价  总量规模  消费总支出  图书出版发行  红色资源  文化休闲  井冈山精神  红色文化  中国工人 
描述:江西省的文化资源可形象地归为"红、绿、古"三类,1其中,"红"所代表的红色文化产业是中国特有的概念,除红色旅游外,以红色为主题的音像、图书出版发行,歌舞、戏剧制作推广,以及其他形态的文化产品,共同构成
关于秋收起义文献《湖南致中央函》的探讨
作者: 于化民  来源: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秋收起义  毛泽东  党史文献  八七会议 
描述:观点和主张虽然并不被当时的中央所接受,但后来的实践证明毛泽东选择的方向是正确的.有着重要的思想和理论价值,与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一道,构成毛泽东独立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起点,为全面考察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发展脉络提供了珍贵的文献依据.
上页 1 2 3 4 ... 5 6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