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井冈山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教育研究
作者: 彭勇,阳芸,胡达道  来源: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可行性  效果  井冈山红色资源  大学生  野外生存生活教育 
描述: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对井冈山红色资源融入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教育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将井冈山红色资源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教育有效融合,可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野外生存生活教育途径;促进
利用红色文化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探析
作者: 陈莉莉  来源:理论建设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红色文化  价值 
描述: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独特文化形态。弘扬和利用红色文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隐性教育方式,是从理论内容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实践载体,从理论受众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独特现实路径,也有利于从根本上实现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论本土红色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 梁玲  来源:教育文化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本土红色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 
描述:本土红色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各地人民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生成的宝贵财富。各地高校应充分挖掘、整合、利用本土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渗透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通过将本土红色文化高校思想政治
平江起义领导之一邓萍
作者:暂无 来源:世纪行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井冈山斗争  彭德怀  作战指挥  互相配合  平江起义  江西苏区  中国工农红军  并肩战斗  军事干部  国民党军 
描述:长期邓萍并肩战斗的彭德怀曾说:"邓萍这个人是值得纪念的!"他深情地追忆道:"从平江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江西苏区转战到长征途中,直到他牺牲前,我们一直在一起工作,互相配合得很好。邓萍对党和人民
忆井冈双雄袁文才、王佐
作者: 本刊记者  来源:北京农业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匪  长工  部队  秋收起义  毛泽东  袁文才  井冈山地区  王佐  中国工农红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云腾雾袅井冈山,半似仙境半人间;彩虹瀑边觅胜景,黄洋界上忆当年;朱毛高举红军帜,袁王换掉绿林鞭;今朝何以慰忠魂,且看日月天地间。说起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不能不提到"井冈山土匪"袁文才王佐。对于
传承红色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
作者: 杜凯欣  来源:黑龙江档案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人  建设社会主义  价值体系  政治文化  与时俱进  红色资源  文化建设  文化基础  历史文化遗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描述:红色文化,是早期的共产党人遗留给我们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当代,它依然是我们当前先进的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是在红色文化基础上的继承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
“红小鬼”胡耀邦:因牵涉“AB团”险遭处决
作者: 本刊辑部  来源:华夏关注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共领导人之一胡耀邦的先祖——胡仲雅安睡在青原区富滩镇古塘村,已历时十多个世纪了。胡仲雅墓地虽是近期考证,并经其家乡族人认定的,但兴许是血溶于水,兴许是历史巧合,胡仲雅的35世后裔胡耀邦也吉安有
王尔琢朱毛红军的参谋长
作者: 应琛  来源:新民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二十五,天地为悲伤。” 这首刻在王尔琢家乡常德石墙上的诗象征着他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崇高的品格永远不朽。 黄埔军校初露锋芒 王尔琢,字蕴璞,1903年1月23日生于湖南省石门县官桥村一户小康人家。
试论红色资源的道德示范作用和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作者: 李爱民  来源: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  建设事业  示范作用  道德  教育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  中国共产党 
描述:红色资源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的,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又注入了具有时代感召力的新思想、新内容、新载体。在建设发展中
红色歌谣是中华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
作者: 高有鹏  来源: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歌谣  革命根据地  民间 
描述:民众反抗压迫和剥削、向往革命的热情愿望。同时,红色歌谣是革命事业的重要部分,其借用传统民间文学形式,形式多种多样,深入民心,对宣传革命思想,鼓舞革命斗志,凝聚革命力量等方面,起到了十分特殊的作用。无论是在中国文化史上,还是在中国民间文学史上,这都是极其特殊的一页,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上页 1 2 ... 26 27 28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