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内部反“改组派”原因探析
作者: 王鹏程  来源: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根据地  原因  反“改组派”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内部反“改组派”本身是一起冤案。该冤案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党中央在国内阶级关系问题上认识错误;二、共产国际指导错误:三、“左”倾错误思想严重发展;四、肃反中主观主义思想方法盛行。
高中历史教材重点地图分析⑧ 开辟“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读《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的启示
作者: 陈淑玉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中  重点地图分析  “工农武装割据”《秋收起义向井冈山进军路线图》教学  历史教材 
描述:一、读示意图,分析示意图的历史特征。1.秋收起义的历史背景:①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形成了新、旧军阀对立的局面,打着国民党旗号的新军阀以“革命”为幌子,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中国社会新、旧军阀间的矛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史研究述评(上)
作者: 刘晶芳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理论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农村包围城市战略  革命形势  中国共产党  党史研究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的十年(1927年7月至1937年7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艰难曲折的时期。这十年,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经历了两次重大历史转折,经验教训十分深刻,因此倍受研究者关注。上个世纪40年代,在延安整风中,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曾对十
中国革命中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社会迁
作者: ,澳,古德曼,田酉如译  来源: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社会变迁  研究  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描述:中国革命中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社会迁
激情岁月 毛泽东诗意·革命圣地作品专题展=the days of enthusiasm exhibifion of specidal subiecf on sacred places of the revolufion and works on poetry of mao zedong
作者: 董小明,关山月美术馆  来源:广西美术出版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描述:激情岁月 毛泽东诗意·革命圣地作品专题展=the days of enthusiasm exhibifion of specidal subiecf on sacred places of the revolufion and works on poetry of mao zedong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史研究述评(下)
作者: 刘晶芳  来源:党的文献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刘少奇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西安事变  研究述评  中国革命  毛泽东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共产国际  白区斗争 
描述:对长征的宣传和研究,从长征结束不久就开始了。但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关于长征的回忆录发表较多,学术研究成果较少。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20多年间,红军长征史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长征50周年、60周年纪念活动的展开,掀起两次研究长征的高潮,
巍巍丰碑 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文集
作者: 本书辑组  来源:中央文献出版社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文集  军事理论  毛泽东著作 
描述:巍巍丰碑 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文集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过程研究
作者: 陈忠萍,刘洪彪  来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武装割据  理论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是中国革命史上第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道路,它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初步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生根开花,在解放战争时期结出丰硕的果实。今天揭示其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学习和掌握"实事求是"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所用。
毛泽东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纪念毛泽东110周年诞辰
作者: 吴继华  来源: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毛泽东  武装夺取政权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也是中国革命道路的开辟者,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他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世长存。
陈独秀:中共“五大”到“八七会议”
作者: 胡明  来源: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年份:200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历史  反思  陈独秀 
描述:当蒋介石发动反革命的“四一二事件”以后,中共从1927年4月27日召开“五大”到8月7日召开“八七会议”,其政策经过了一系列大幅度的戏剧性动荡和摇摆,并造成了革命的失败。虽然作为总书记的陈独秀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共产国际的横加干涉和左右动摇也是造成这一结局的重要原因。
上页 1 2 3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