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岂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当代中国研究所  来源:当代中国出版社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图书 关键词: 生平事迹  毛泽东(1892  挽联  毛泽东(1893  1976)  研究 
描述: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岂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国共产党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当代价值―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例
作者: 王员,孙平芬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基本经验与当代价值  中国共产党 
描述:中国共产党新农村建设的基本经验与当代价值―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例
古田会议决议永放光芒
作者: 姚品东,刘勇  来源:政工研究动态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产阶级思想  制度化建设  古田会议决议  核心思想  教育资源  官兵  思想政治教育  毛泽东  以人为本  思想问题 
描述:1929年,毛泽东亲自主持、朱德和陈毅协助完成古田会议决议。决议的核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来建设党、建设人民军队。决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方法、形式、组织实施等都进行了详尽的规
红色文化探微
作者: 李水弟,陈建  来源: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功能  特征  红色文化  结构 
描述:从系统的角度对红色文化的含义、特征、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指出红色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前进方向,满足了人们日益增加的精神生活需求,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拓展、增强综合国力的内在力量。
追赶南昌起义部队的毛泽覃
作者: 欧阳球琳  来源:老友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南  部队  南昌起义  红军  毛泽东  黄埔军校  朱德  江西  陈毅 
描述:毛泽覃是毛泽东的亲弟弟,生于1905年9月,比毛泽东小12岁。由于毛泽东的亲自培养,他从小立志革命。1922年,毛泽东安排他入湖南自修大学补习学校学习。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同年下半
八一精神 光照千秋——纪念八一南昌起义八十周年
作者: 刘云  来源:中华魂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员  八一精神  国民党  部队  起义军  南昌起义  中国革命  主要表现  中国共产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描述:80年前的八一南昌起义,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体现着一种精神,就是八一精神。在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研究八一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信教自由”原则的确定与实践
作者: 陈始发  来源:理论学刊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宗教政策  长征时期  信教自由  宪法大纲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党人从理论到实践两个方面,重点探讨了我国农村地区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宗教问题,在此基础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立了"信教自由"的核心原则,而红军长征时期开展的宗教统战工作,则是对于"信教自由"原则的再次肯定与实践展开。
论八一精神的内涵与军魂的铸造——纪念南昌起义80周年
作者: 余伯流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一精神  特征  定位  内涵 
描述:纪念南昌起义80周年,应该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提出“八一精神”的概念,明确八一精神的定位。八一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四句话:敢为人先,听党指挥,百折不挠,为民奋斗。敢为人先是核心,听党指挥是灵魂。听党指挥、党指挥枪也是人民军队不朽的军魂。我军军魂的铸造,起源于南昌,初铸于三湾,形成于古田,定型于延安。
秋收起义的三大亮点与毛泽东的卓越贡献: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
作者: 余伯流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卓越贡献  秋收起义  三大亮点  毛泽东  历史启示 
描述:秋收起义具有三大亮点:一是打出了一面党旗;二是闯出了一条新路;三是走出了一个伟人。时势造英雄。毛泽东是领导秋收起义的核心领袖和最高统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评价历史人物的功绩不能"以成败论英雄",而要看是否推动了历史前进。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经历了曲折的人生际遇,给后人留下了有益的历史启示。
三湾改编:“军魂”建树的开端
作者: 徐国栋,刘晓农  来源:党史博采(纪实版)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人民军队  党代表制  部队  三湾改编  毛泽东  士兵委员会  指导员  党支部  中国共产党 
描述:三湾改编是我军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军政改编。它的核心是如何建设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保证党对这支军队的领导。同时在军中建立肃清旧军队残余的民主主义制度。这两大举措,就像看不见的框架,构建了工农红军
上页 1 2 3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