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拥毛反朱”欲何为?:从南昌起义到中央苏区时期的林彪其人(系列之四)
作者: 黄少群  来源:党史文汇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委  红四军  古田会议  前委书记  南昌起义  毛泽东  党的领导  朱德  苏区时期  林彪 
描述:林彪自1958年以后,就拼命吹嘘他“一贯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光荣历史”,特别鼓吹的是1929年闽西斗争时期直到古田会议,他“都是拥护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是“正确路线的代表”。而攻击朱德、陈毅是“错误路线的代表”。闽西斗争时期林彪的确是“拥毛反朱”的。但林彪为什么“拥毛反朱”?这得从当时的朱毛分歧说起。 朱毛分歧的由来”
“四破铁围”建战功:从南昌起义到中央苏区时期的林彪其人(系列之六)
作者: 黄少群  来源:党史文汇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央苏区  红四军  南昌起义  第二次反“围剿”  蒋介石  毛泽东  第四次反“围剿”  第三次反“围剿”  苏区时期  林彪 
描述:1930年6月,毛泽东在福建长汀主持整编红军部队,决定将活动在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第四军、第六军(不久改称红三军)和第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而将林彪由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一下子提升为红四军军长(政委是罗荣桓),朱德不再兼军长了。那年林彪才24岁。林彪在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倒是一直认真地执行着毛泽东的军事路线,跟随着毛泽东为扩大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而斗争,特别是在中央苏区的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林彪是建立了战功的。
南昌起义失败后的朱德
作者:暂无 来源:广西支部生活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南昌起义失败后的朱德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率领突围出来的部分官兵,共有2000多人。在这紧急关头,朱德挺身而出,在广东饶平召开干部会议,他集中大家的意见,作出"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提出要找个"落脚点",到敌人力量薄弱而农民运动基础较好的湘赣...
井冈山上两“奇树”
作者:暂无 来源:山西林业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奇树  部队  大井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毛泽东  历史的见证  革命活动  井冈山 
描述:井冈山上两“奇树”井冈山大井毛泽东旧居屋后有两棵“奇树”:一棵是海罗杉、一棵是凿树。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将这两棵树和旧居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第一个晚上就住在大井这栋叫“白屋”的房里。不久,...
会师之前:何长工寻找南昌起义部队
作者:暂无 来源:湘潮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何长  湖南人  广州暴动  王尔琢  张子清  维宪  中共湖南省委  井冈山根据地  蔡协民  国民党军 
描述:一、受命1927年10月初,秋收起义部队进兵井冈山,到达酃县十都圩。6日,毛泽东同志吩咐何长工去寻找信息隔断了的南昌起义部队。何长工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即刻动身,化名霍晓东。他给自己定下
会师之前:何长工寻找南昌起义部队
作者:暂无 来源:湖南党史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会师之前:何长工寻找南昌起义部队
浅析毛泽东创立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主观条件
作者: 李继准  来源:党史博采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城市中心论  中国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  共产国际  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主观条件  农民运动  农民问题  道路理论 
描述: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从本质上说,这个问题是由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决定的。中国共产党人为寻求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作出过许多艰辛的努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不是别人而是毛泽东发现并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从而为复兴中国革命和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前进的道路。
三支红四军
作者: 马林安  来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红军  工农革命军  八路军  红四军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三湾改编  毛泽东  井冈山地区  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1支红四军是1928年5月创建的。1927年9月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失利后,毛泽东率起义部队经三湾改编向湘赣边界进军,开辟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底,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于湘南暴动后在朱德、陈毅率领下到达井冈山地区,在江西宁冈县砻市
明珠,宁冈(散文)
作者: 许春华,张惠民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199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罗霄山脉  八角形天窗  湘赣边界  井冈山斗争  红四军  散文  中国革命历史  毛泽东  井冈山会师  明珠 
描述:河畔,巍峨耸立着井冈山会师纪念碑。当年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两支铁军,滚滚向前,汇集于龙市,“朱毛”两双巨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井冈山会师。 这清清的茅坪河,敞开了井冈山人的情怀;袁文才打开山寨门,迎来了毛泽东,迎来了革命军。从此,茅坪成了湘赣边界党、政、军最高领导机关的所在地。
上页 1 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