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试论南昌起义时的政权和政纲
作者: 刘朝东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土地革命  国民党左派  中国国民党  小资产阶级  现洋  南昌起义  暴动  政权  革命委员会  政纲 
描述: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我党于八月一日凌晨在南昌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随即成立了共产党员占多数的与国民党左派的联合政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公布了政治纲领——《中央委员宣言》和《联席会议宣言》。
八一南昌起义七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
作者: 罗惠兰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城市中心论  八一精神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两次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研讨会综述  八七会议  政治思想工作 
描述:八一南昌起义七十周年理论研讨会综述□罗惠兰1997年7月22日,由南昌市委宣传部等单位联合主办的“八一南昌起义七十周年理论研讨会”在南昌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理论宣传工作者及军队同志共50余人,提交会议论文30余篇,与会论文主要围绕如...
略论南昌起义对人民军队建设的贡献
作者: 陈荣华,刘卫国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国民党  部队  暴动  人民军队建设  朱德  潮汕  南昌起义军  中国共产党  游击战争  陈毅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从南昌起义胜利爆发到起义军挥师南下,从潮汕受挫到井冈山会师,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挫折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特别是朱德、陈毅率领被
毛泽东同志“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的历史考察
作者: 余伯流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农民暴动  湘南  井冈山时期  湘赣边界  罗霄山脉中段  赣西南  历史考察  思想形成  “工农武装割据”  毛泽东同志 
描述:亦不多见。本文意欲对毛泽东这一光辉思想的形成进行某些探讨,以求更深入一步地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更具体地探索井冈山斗争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以及毛泽东同志的卓越贡献。
历史与现实:红色文化的传承价值探析
作者: 李水弟,傅小清,杨艳春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文化  先进性  传承价值  红色文化 
描述: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源头,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在革命年代,红色文化提高了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提升了人民军队的战斗力,赢得了人民的巨大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红色文化仍然是中国人民夺取新的胜利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 南昌起义前后的潭平山
作者: 邵雍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纪念南昌起义85周年 南昌起义前后的潭平山
论八一精神的内涵与军魂的铸造——纪念南昌起义80周年
作者: 余伯流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一精神  特征  定位  内涵 
描述:纪念南昌起义80周年,应该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提出“八一精神”的概念,明确八一精神的定位。八一精神的内涵可概括为四句话:敢为人先,听党指挥,百折不挠,为民奋斗。敢为人先是核心,听党指挥是灵魂。听党指挥、党指挥枪也是人民军队不朽的军魂。我军军魂的铸造,起源于南昌,初铸于三湾,形成于古田,定型于延安。
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作者: 黄爱国,杨桂香,刘善文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0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湘赣边界  意义  秋收起义  特点 
描述:本文通过对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史的回顾与思考,阐述了这次起义的四个特点:一、对中国革命的独特历史贡献和深远影响;二、拥有独特的主、客观历史条件;三、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端;四、无产阶级革命的自觉创新精神的典范,团结奋斗的楷模。
试论朱德领导的“赣南三整”
作者: 刘学民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198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巩固部队  人民军队  正规战  支部  三湾改编  战略战术  心汗  朱德  南昌起义军  陈毅 
描述:“赣南三整”,是指朱德同志在江西南部山区,领导南昌起义军余部进行的三次整顿:天心圩整顿、大庾整编、上堡整训。南昌起义军的“赣南三整”,和秋收起义部队的“三湾改编”一样,在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史上都具有
文化自觉与红色文化的形成与传播
作者: 李霞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自觉  文化传播  红色文化 
描述:产生及其在历史进程中地位和作用的深刻认识,对红色文化发展趋向、传播规律的正确把握,以及对传播红色文化这一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上页 1 2 3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