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井冈山道路: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胜利道路 燎原之火映天红
作者: 李兴文,杜宇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革命胜利  红色政权  井冈山道路  湘赣边界  毛泽东  工农武装割据  武装夺取政权  中国共产党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历经风雨洗礼,今日井冈山茅坪的八角楼显得格外凝重,那盏斑驳的油灯依然临窗摆放,砚台似乎还散发着昨日的墨香,一个伏案疾书的身影仿佛穿越时光,出现在我们眼前。80多年前,毛泽东总结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董必武
作者: 李新市  来源:文史春秋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抗日民族解放战争  中央革命根据地  国民党  莫斯科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董必武  中共中央决定  中央党校  中国共产党  献身精神 
描述:董必武,是备受党内尊重的苏区"五老"之一。他不仅具有坚定的革命立场和献身精神,而且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传奇的斗争经历。土地革命战争初期,他的主要革命足迹在湖北和江西,后到莫斯科完成学业,再从上海一路征程到了红都瑞金。1934年10月,年近半百的董必武踏上了漫漫长
试析井冈山时期的士兵委员会制度
作者: 杨少华  来源:学理论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集中  民主  士兵委员会 
描述:士兵委员会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民主实践的一个重要创举。从对士兵委员会的分析可以看出,民主与集中存在一种相互依赖关系,其实际运作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势而定,同时要对人本主义民主观的错误倾向保持清醒认识。
试析井冈山时期的士兵委员会制度
作者: 杨少华  来源:学理论·中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集中  民主  士兵委员会 
描述:士兵委员会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民主实践的一个重要创举。从对士兵委员会的分析可以看出,民主与集中存在一种相互依赖关系,其实际运作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势而定,同时要对人本主义民主观的错误倾向保持清醒认识。
古田会议与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
作者: 钟健英  来源:福建理论学习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中国革命道路  无产阶级思想  历史课题  滚滚向前  历史现状  斗争环境  罗霄山脉中段  革命斗争  波涛汹涌  农村革命根据地 
描述:历史犹如一条永无止境滚滚向前的长河,它总是沿着一定的轨迹不断向前发展,时而跌宕起伏、波涛汹涌,时而波平浪静、一泄千里,在不断向前推进的历程中,总有各形各色的险滩需要冲破,总有各种各样的历史课题必须
“毛泽东像章似一座富矿,她包含了一部当代中国革命史,一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建设史,一部文革史。这一页页恢宏的历史或曲折历程,在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北京等五大革命圣地的图案中,在百万雄师过大
作者: 邱纳  来源:吴江日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报纸
描述:“毛泽东像章似一座富矿,她包含了一部当代中国革命史,一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建设史,一部文革史。这一页页恢宏的历史或曲折历程,在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北京等五大革命圣地的图案中,在百万雄师过大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艰难历程的启示
作者: 王增杰  来源: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启示  土地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 
描述:土地革命战争的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艰难曲折的十年,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段历史启示我们:中国的问题只能由中国人解决,要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地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必须把
关于高校红色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
作者: 吴惜时  来源:群文天地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重要条件  高校文化建设  新形势  高等教育  建设状况  历史文化内涵  革命精神  红色资源  文化蕴涵 
描述:在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校园文化已成为衡量学校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新形势下高校建设的当务之急。红色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探讨红色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相
红色文化的当代传承
作者: 付小悦  来源:今日教育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经典  理想  尊重人性  中国共产党人  信仰  先进文化  战争年代  姿态  中国人民  心灵 
描述:。如今,红色文化穿越历史风云,以更真实的姿态还原历史,以更关注、尊重人性的情怀贴近人们的心灵。这,也许正是红色文化的魅力所在。
邓小平的“八七”会议情结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地名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维汉  会议代表  历史唯物主义  研究工作  辩证唯物主义  工作人员  纪念馆  邓小平  八七会议  回忆说 
描述:在汉口鄱阳街139号门前,悬挂着一块银色匾牌,上面写着大红色的"八七会议会址"六个醒目的大字。提起它的由来,还有一段耐人寻味故事。1979年3月,李维汉再次亲临会址,回忆当年的历史。纪念馆的工作人员
上页 1 2 ... 13 14 15 ... 21 22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