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参加过八一南昌起义的贺光珩
作者: 贺平  来源:湘潮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封建教育  私塾  醴陵市  部队  竹花  长沙  湖南省  光珩  湖南大学  乡绅 
描述:湖南大学预科班,1925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国文系。他在长沙读中学、大学期间,接受了比较西式的教育,接触了很多进步人士,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最终,他不顾家人的反对,抛妻舍子,决定成为一名职业军人,把毕生
挑战与思考: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红色文化载体
作者: 陈春荣,高奎增,刘卫卫  来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教育  新时期  艰苦奋斗  革命精神  文化宣传  中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思想政治课  文化资源  红色 
描述:红色文化资源的精髓,并将其科学地融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一、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各族人民在革命斗争
论秋收起义
作者: 吴伟良  来源: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南起义  革命根据地  毛泽东  朱德  革命委员会  秋收暴动  反革命  南昌起义军  周恩来 
描述: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组织和发动的湘鄂粵赣四省农民秋收暴动,已经整整过去60年了,但是,以往各种版本的大中专党史教材和中学历史课本上,以及数以百计的有关论文中,所提到的“秋收起义”的概念都是以所谓
关于“八七会议”会址的争议
作者: 苗体君  来源:许昌学院学报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陆定一  “八七会议”  郑超麟  周恩来  邓小平  会址 
描述:八七会议是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召开的。关于八七会址,在20世纪50年代曾流传有是在江西九江的说法;周恩来后证实八七会议不是在九江开的,而是在武汉开的;陆定一也曾两次赴汉实地寻找,指认开会的地方就是汉口
对中共五大历史地位的再认识:从中共五大与八七会议的联系中探讨
作者: 康玉环  来源:文史月刊(学术)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是在1927年中国革命处于生死关头的时候在武汉召开的,五大没有能够肩负起挽救革命的任务,而对中共五大的评价以负面为多,而100多天以后召开的“八七”会议却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从
八一起义和秋收起义
作者:暂无 来源:新闻战线 年份:198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李维汉  政治局常委  常委会  紧急会议  秋收暴动  领导机构  张太雷  陈独秀  李立三  八一起义 
描述:一次中央紧急会议。秋白不是政治局常委,当时在庐山休养,7月下旬回到武汉后,实际上就参加了中央领导,并主持中央紧急会议的筹备工作。
参加南昌起义
作者: 阳翰笙  来源:新文学史料 年份:198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军校教育  党代表  部队  南昌起义  蒋介石  政治部主任  郭沫若  周恩来  叶挺  创造社 
描述:一九二七年广州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之时,因为黄埔军校教育长方鼎英没有把我这个共产党员的名单交出去,我得以幸免于难。李济深抓人时,我逃到覃异之同志家里,得到热情的掩护。并立即转到武汉。中央军委派我到第六
湘南暴动史略
作者: 钟永传,李长钦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年份:197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南起义  工农兵  部队  南昌起义  赤卫队  长沙发  朱德  反革命  陈毅 
描述:活在人民心中,湘南暴动的英雄业绩,仍然值得我们纪念。湘南暴动的起因湘南暴动从根本上说,是党的“八·七”会议关于武装起义决议的产物。一九二七年春夏之交,正当北伐战争向前发展的紧要关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大屠杀,许克祥在长沙发动了“马日事变”,汪精卫在武汉公开叛变革命。在反革命
从总方针的嬗变看中共五大到“八七”会议的内质关系
作者: 冷玉健  来源:甘肃理论学刊 年份:200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内质关系  中共五大  “八七”会议  总方针嬗变 
描述: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紧要关头,党在武汉先后召开了中共五大和"八七"会议两次重要会议。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不仅对两次会议的认识存在误区,甚至存在"八七"会议确定的正确方针与中共五大毫无关联的不当思维
历史命运的重大抉择——甘棠湖密议与“八一”南昌起义
作者: 常玉林,陈百香  来源:党史博采 年份:199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汪精卫  张发奎  历史命运  叶剑英  部队  南昌起义  甘棠湖  军长  叶挺  贺龙 
描述:挽救中国革命的危局,周思来、李维汉、张太雷等中共中央常委正在武汉酝酿举行南昌起义,秘密调遣一批党的干部向九江、南昌集中。 正在武昌的叶剑英,根据党的指示,仍然留在张发奎、黄琪翔部队,继续做张的“参座”。
上页 1 2 ... 9 10 11 ... 12 13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