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追寻悲壮──重访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
作者: 轩遄  来源:文明与宣传 年份:200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重访  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  毛泽东  秋收暴动  八七会议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  文家市会师  中国革命史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但烙上了革命印记的这幢殿宇,远远望去仍不失庄重巍峨。院落两边墙上,保存有“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政权”等内容的红字标语。斑驳褪色的字里行间,留下的是昨天用鲜血土枪长矛共写的那页历史。在一堵壁框内
“在井冈山上”分析
作者:暂无 来源:湖南教育 年份:195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群众工作  民主生活  毛主席  总司令  地方武装  红军  革命根据地  工农运动  叙述  开头 
描述:冈山的战斗生活:①朱总司令和毛主席在井冈山会师;②红军在井冈山的艰苦生活;③红军群众的关系;④红军怎样以少胜多,打败敌人。全篇文章说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军是怎样在毛主席的正确思想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
《布尔塞维克》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宣传及其影响
作者: 刘志靖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布尔塞维克》  党的思想宣传  “工农武装割据” 
描述:以及中共中央对两湖暴动和南昌起义失败的经验教训的总结。《布尔塞维克》登载了一系列的文章,宣传这种还不成熟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布尔塞维克》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宣传,对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最终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影响,坚定了毛泽东等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决心信心。
从“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作者: 伍益中  来源:艺海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举措。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年代带领人民群众从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具体实际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革命经验、革命精神和革命理论所凝结成的文化形态。
对《红四军入闽第一站》一文的商榷
作者: 康模生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199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江华  郭凤  学界专家  宁都  喜讯传来  张鼎丞  四都  文中  政治部秘书长  刘士毅 
描述:的铁锤,砸开了套在闽西人民头上的枷锁。”当年红四军政治部秘书长江华同志在回忆录《追忆思考》中也这样写道:红四军于。3月11日夜,部队从瑞金壬田出发,急行军翻越闽赣交界的木杉岭,沿武夷
发展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作者: 谭文翰,卢燕梅  来源:文史博览(理论)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文化软实力  开发力  红色文化  文化产业 
描述:红色文化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之国际和国内影响力的核心构成和深厚根基,也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之竞争力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因此,要大力发展红色文化,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手段方式,增强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和开发
高校运用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对大学生党员进行教育的策略分析
作者: 程世利,李艳  来源:林区教学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高校 
描述:应有的教育功能,高校应采取开设文化精品课堂、建设红色文明寝室等措施加强红色文化宣传。以党支部为抓手加强引领,在指导学生党员积极实践的同时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密切合作,使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效益最大化。
1927:南昌起义的苏联因素
作者: 徐元宫  来源:同舟共进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张发奎  共产国际代表  国民党  南昌起义  莫斯科  苏联因素  中共党史  张国焘  罗明纳兹  苏联解体 
描述:在中共党史或中国革命史文献和著作中,对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的一些细节很少提及,这或许是因为缺少相关资料,或许是被过去的官方定式评价所限。本文旨在以苏联解体后陆续解密的档案材料为根据,对南昌起义
红色文化要挖新内涵
作者: 汪文娟  来源:民生周刊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当前,“红色文化”再度兴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相比,时下的红色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方兴未艾的红色旅游的兴起,繁花似锦的红色经典的改编,红歌会的火爆场景等,令人目不暇接。当代人为何对已然久远
再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形成问题:答王福选、阮守应
作者: 鲁振祥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理论形成  重点问题  中国革命  形成与确立  基本内涵  工农武装割据  中共党史研究  道路  基本问题  农村包围城市 
描述:《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4期发表王福选、阮守应的《也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一文(下简称“也谈”),对拙文《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确立》(见《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
上页 1 2 ... 387 388 389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