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朱德的扁担》背后的真实历史
作者: 刘统  来源:旧闻新知 年份:2012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在小学课本中,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课文叫《朱德的扁担》,讲述了朱德在井冈山亲自挑粮的故事。表现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然而,朱德挑粮背后的真实历史却鲜为人知。 朱德为什么要挑粮
“学党史·知使命”系列党课教案之三 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三湾改编的历史回顾与启示
作者: 孟凡刚  来源:军队党的生活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国民党  部队  中国共产党人  南昌起义  三湾改编  秋收起义  新型  人民军队建设  毛泽东 
描述: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失利后,在向井冈山转战途中对部队进行的三湾改编,奠定了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基础,是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回顾这段光辉历史,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三湾改编在
八一南昌起义大事记
作者:暂无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7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五十周年  毛主席  井冈山斗争  部队  南昌起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  广州起义  秋收暴动  周恩来  贺龙 
描述:投降主义路线,于是就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地区的武装起义,就有了向井冈山的伟大进军。从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革命、建立农村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时期。为
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的建党思想和古田会议的历史功绩
作者: 吴荣宣  来源:党史研究与教学 年份:1993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无产阶级  井冈山时期  古田会议  小资产阶级  红军  历史功绩  创建时期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同志  建党思想 
描述:邓小平在谈到毛泽东思想里面的党的学说问题时,曾经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即红军创建时期,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的决议
红四军第一张布告的政治激励作用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 黄德林,原晓艳,张婧宁  来源: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政治激励  当代价值  红四军布告 
描述:红四军第一张布告是井冈山时期红军为了建立统一战线、扩大红军政治影响而发布的,该布告由毛泽东亲自撰定,语言通俗易懂,内容高度概括,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很强的说服力、号召力,对赣南闽西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政治激励作用,对我们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亦有不少学习和借鉴之处。
“分兵”与“集中”:中央与前委关于红四军早期斗争方式的思考
作者: 钟长洲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中央“二月来信”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之后,中央对于红四军今后斗争发展方向的一封指示信,信中通过对红四军面临的革命形势和党的主观力量的估量,对红四军作出“分兵”的指示。遗憾的是,无论是对革命形势的判断
1929年朱毛红军的生死之路
作者: 刘统  来源:华夏关注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1966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了美国作家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这位老朋友向毛泽东提问:“您取得了这样伟大的成就,请问您的革命经验是什么?”毛泽东说:一、有饭吃。二、能走路。三、子弹能
朝鲜籍红四军连长陈龙鹤牺牲时间辨析
作者: 蔡建南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百度搜索  张宗逊  陈龙  漳州战役  黄洋界保卫战  革命斗争  卢德铭  任红  朝鲜人  闽西革命根据地 
描述: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得到过许多国外朋友的支持帮助,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有一位担任过红军连长的外国朋友,他就是朝鲜人陈龙鹤。关于陈龙鹤的资料并不多,通过百度搜索"红军陈龙鹤",可以得到以下信息:陈龙
红四军入闽第一站——武平
作者: 刘勇汉  来源:福建党史月刊 年份:2002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江西寻乌  国民党军队  红四军  “围魏救赵”  毛泽东  南昌起义军  武平县  朱毛红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描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9年初,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队3万多兵力的第三次“会剿”,实现“围魏救赵”的目的,同时为了
井冈“挑粮小道”走笔
作者: 何小文,张颖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月失败  两万五千里长征  出太行  湘赣边界  公卖处  党员干部  井冈山精神  八年抗战  革命斗争  工农兵苏维埃 
描述:井冈山有一条小道很有名,叫做朱毛红军“挑粮小道”,它不仅与红色政权的存在休戚相关,而且它还历练出无数的铁肩膀、铁脚板,走过两万五千里长征,走过八年抗战,出太行,下江南,进北京,担起了建设新中国的重担
上页 1 2 ... 7 8 9 10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