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刘伯承与南昌起义
作者: 屈德骞  来源:党史天地 年份:199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国民党  南昌起义  武汉政府  刘伯承  组织指挥  总指挥  周恩来  中国无产阶级  农民 
描述:武装斗争的标志。参加南昌起义之前组织指挥过顺庆(南充)泸州起义的刘伯承也曾说过:“南昌暴动,是中国无产阶级夺取领导权在历史上的第一页。”1933年6月和7月,中央军委和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分别做出决议,确定每年8月1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即建军节。 从时间上看,真正打响第一
论八一精神与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作者: 舒醒  来源: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八一精神  文化传承  红色文化软实力 
描述:和持久驱动力,八一精神在培育和提升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中具有强大生命力,通过加强以八一精神代表的红色文化建设与传播来推进红色文化认同、开展红色文化育人工作以实现红色文化传承以及打造红色文化产业来增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等途径可以促进区域红色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论当代视域下的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建设拓展模式
作者: 吴群  来源:党史文苑(学术版)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价值  红色文化建设  中央苏区  拓展模式 
描述:以先进性、群众性、革命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通过俱乐部、列宁室、学校、夜校等载体,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文艺、新闻、出版等全方位建设和发展。这种
论当代视域下的中央苏区红色文化建设拓展模式
作者: 吴群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2014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当代价值  红色文化建设  中央苏区  拓展模式 
描述::以先进性、群众性、革命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涵,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和机制,通过俱乐部、列宁室、学校、夜校等载体,采取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文艺、新闻、出版等全方位建设和发展。这种
论红色资源与当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 毛冰漪,赖浩明  来源: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2011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资源  思想政治教育  当代青少年 
描述:和思想结晶。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涵大体可归纳"一个信念、两个坚持、三大精神、四好作风"四个方面。红色资源的外在表现形式能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传播,它的各种表现形式对当代青少年有着不同的影响,并发挥其独特教育功能。
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作者: 李媛  来源:求知导刊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红色资源  大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描述:的挑战性。这也同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了创新的要求,需要运用新的方法及形式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社会培养具有优良人格的大学生。本文主要阐述红色资源的相关理论性概述,分析现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并在最后讨论红色资源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应用。
论红色资源在当代中国公民教育中的价值
作者: 张泰城,魏本权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思想政治教育) 年份:2009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教育资源  红色资源  公民教育  价值 
描述: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红色资源在公民意识教育、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等领域,不仅丰富和扩展了公民教育的内涵和公民教育的资源,而且改变了传统的学校公民教育方式,将公民教育延伸寓教于旅、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新型教育模式。
论南昌起义与“左派国民党的旗帜”
作者: 龚家珪  来源:当代财经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共产党人  苏维埃  国民党  起义军  南昌起义  中国革命  蒋介石  中国共产党领导  人民革命  八一起义 
描述:的汪精卫集团,步蒋介石“四·一二”大屠杀的后尘叛变革命,一度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惨遭失败。挽救中国革命,当时改组了的中共中央决定派常委周恩来赴南昌组织和领导革命军队起义。八月一日起义成功,占领了南昌全城
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军事经济思想
作者: 胡名义  来源:军事历史 年份:199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武装斗争  重要条件  军事经济思想  经济力  经济建设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思想基础  学习毛泽东  经济的  中国工农红军 
描述:经济工作》、《我们的经济政策》等著作中,他结合土地革命战争和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实际,精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军事经济的一些基本原理,红军的成长、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认真学习毛泽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
作者: 叶桉,刘琳  来源:职教论坛 年份:201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职业院校  德育  红色文化  工匠精神 
描述:当代工匠精神,定能造就数以亿计“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行家里手,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发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上页 1 2 ... 186 187 188 ... 190 191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