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图书 视频 图片 期刊 报纸 会议论文 学位论文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略论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作者: 胡松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9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略论八一南昌起义胜利后成立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何打出不同的旗帜?
作者: 胡松  来源:江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国民党左派  湘赣边界  工农兵  部队  秋收起义  毛泽东  秋收暴动  南昌起义军  军队 
描述: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她是以城市暴动,充实力量,然后南下,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以实现第2次北伐为目的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何打出不同的旗帜?
作者: 胡松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何打出不同的旗帜?
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的联系和区别
作者: 胡松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贫苦农民  湘赣边界  武装暴动  国民党反动派  武装起义  武装反抗  军事指挥权  秋收暴动  大革命时期  国际共运 
描述:一、战略上的联系与区别在1927年10月的中共通告第十号写道:“中央在宣布与国民党的武汉政府破裂之后,立即决定民众武装暴动的新政策,规定湘鄂粤赣的四省秋收暴动的计划。而叶挺军队的南昌暴动,便是这一民众暴动,推翻‘军阀国民党’的政权之总政策中的一个计划”。可见“南昌八一暴动,是决定在四省秋收暴动
南昌起义前后的朱德
作者: 胡松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1995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起义军  南昌起义  蒋介石  朱德  国民革命  周恩来  农民运动  工农运动  农民自卫军  国民党右派 
描述:一、受党派遣,赴南昌创办军官教育团 1927年1月,朱德离开四川军阀杨森部回到武汉。他按照中共组织的指示,利用自己同国民革命军第五方面军总指挥朱培德及其所属第三军军长王均、第九军军长金汉鼎等滇军
试论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联系和区别
作者: 胡松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1987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工农革命军  湘赣边界  武装起义  部队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秋收暴动  反革命  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同志 
描述: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为了挽救革命而举行的两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它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近几年来,史学界对这两次起义的研究,无论在深度或广度上都有很大的进展,成果亦相当丰硕。本文试图在已有
试论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联系和区别
作者: 胡松  来源: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代史) 年份:1988 文献类型 :期刊
描述:试论八一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联系和区别
朱德与“赣南三整”
作者: 胡松  来源:党史文苑 年份:1996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团组织  正规战  部队  军事训练  大余  朱德  南昌起义军  农民运动  政治指导员  陈毅 
描述: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受挫后,朱德在陈毅的辅佐下,率领起义军余部,经闽粤边转入赣南,对部队进行了有名的“赣南三整”,即安远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和崇义上堡整训。 一、天心圩整顿 10月4日,从三河坝撤出战斗的起义军约2000余人和从潮汕退下来的200余人在饶平会合。朱德在饶平茂芝召开起义军余部干部会议,决定摆脱强敌绕道闽南向湘粤赣边转移,寻找立足点。7日,起义军余部从茂芝出发,一路急行军,翻越麒麟岭,穿过柏嵩关,进入福建境内。接着沿闽粤边界北上,经平和、永定、上杭,于16日到达闽赣交界的武平。翌日,部队在击溃尾随而至的敌钱大钧部两个团后,旋即撤出武平,向西北转进。至石径岭附近的隘口时,朱德
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高校统战工作的思考
作者: 徐光兵,杨宇光  来源: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高校统战工作  红色资源  思考 
描述:利用红色资源来加强高校统战工作,是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一条重要途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对于高校党委来说,利用红色资源能够有效提升其对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视程度;对于广大统战对象来说,利用红色资源能够有效增强他们对我党的政治认同;对于统战工作干部来说,利用红色资源能够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形成优良的统战作风。
公祭人民英烈制度: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
作者: 吴海昌,朱小理  来源:宜春学院学报 年份:2010 文献类型 :期刊 关键词: 人民英烈  红色资源教育价值  转化  公祭 
描述:人民英烈生前的事迹是红色资源的重要来源,人民英烈的精神则是红色资源教育价值的精髓。在研究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过程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创造红色资源的重要主体——人民英烈的研究,而公祭人民英烈制度是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的一种重要途经。公祭人民英烈既升华了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又是红色资源教育价值转化的最高形式。目前我国尚缺乏形成制度的公祭人民英烈活动,希望党和政府对此引起重视。
上页 1 2 3 下页  跳转至:第 跳转
Rss订阅